本網站所有圖片和文字內容均申請著作權,模仿必究
我國是世界上,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,堪稱世界建筑大國。每年約有20億平方米的新建面積,消耗了全世界 40%左右的水泥和鋼材,而建筑物的壽命只能持續 25 - 30年,不足德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建筑物壽命的1/3,( 德國的百年建筑物比比皆是 ) 我國建筑物的短命,產生了大量建筑垃圾。
我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%~40%。據對磚混結構、全現澆結構和框架結構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損耗的粗略統計,在每萬平米建筑的施工過程中,建筑垃圾就會產生500~600噸;每萬平方米拆除的舊建筑,將產生7000~12000噸建筑垃圾;據有關統計,每年拆毀的老建筑 (包括違章建筑) 占建筑總量的40%左右,在世界上,堪稱拆遷大國和建筑垃圾產生量大國,而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率還不足5% 。
建筑垃圾已經成為危害環境、擠壓人們生存空間的一大難題。然而,在國家開始重視環境,提倡資源循環,建設生態文明國策的指引下,給建筑垃圾資源化裝備制造及裝備運營這一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,帶來了巨大的商機。
應該相信,在不久的未來,也將會像德國等發達國家那樣,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再生利用,成為國家的支柱型產業。在德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一定是100%。如果有人敢把 1噸建筑垃圾隨意棄放,不去送到資源循環再生利用工廠的話,可能已經觸犯了法律。
我們的夢想,有一天,我國在世界上,能夠堪稱是:固體廢棄物再生、綠色環保建材的生產大國,到那時:我們國家的天會更藍、地會更綠、水會更清。